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之最 成语之最

中华成语典故总集-中华成语典故大全免费读

tamoadmin 2024-10-29 人已围观

简介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

中华成语典故总集-中华成语典故大全免费读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基本解释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来源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

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

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

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

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

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

如履薄冰是什么意思

道家的《道德经》、《庄子》、 《列子》、 《六韬》等;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法家的《商君书》、《韩非子》;兵家的《孙子兵法》;纵横家的《鬼谷子》、《战国策》等。

1、《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3、《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

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5、《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百度百科——儒家

百度百科——道家

百度百科——法家

百度百科——兵家

百度百科——纵横家

国学经典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意思是指人的处境很危险,就像走在薄冰上和走在深渊边上,心理状态战战兢兢,神经十分紧张,诚惶诚恐。

一、原文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二、译文?

苍天苍天太暴虐,灾难降临我国界。朝廷策谋真僻邪,不知何时能止歇。善谋良策难听从,歪门邪道反不绝。我看朝廷的谋划,确是弊病太多些。 小人叽喳攻异己,是非不分我悲凄。若有什么好谋略,他们全都不肯依。若有什么坏计策,他们全都会同意。

我看朝廷的谋划,不知弄到何境地。占卜灵龟已厌倦,谋划再不向我谈。谋臣策士实在多,就是没有好意见。议论纷纷满庭中,指出弊病有谁敢!就像谋划要远行,真到路上没效验。如此谋划我悲痛,古圣先贤不效法,常规大道不遵从。近僻之言王爱听,肤浅之见纷聚讼。

就像宫室建路上,当然不会获成功。国家虽然没法度,人有聪明有糊涂。人民虽然不富足,还有明哲有善谋,有能治国有严肃。就像长流那泉水,不让衰败与陈腐!不敢空手打虎去,不敢徒步过河行。人们只知这危险,不知其他灾祸临。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三、作者出处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小旻》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为讽刺周代昏庸的统治者而作。《毛诗序》说:“《小旻》,大夫刺幽王也。”郑笺又订正说:“当为刺厉王。”朱熹《诗集传》不明言讽刺何王,只说“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

综观全诗,作者应该是西周王朝末期的一位官吏,至于是讽刺周幽王还是周厉王,诗无明证,只好用“最高统治者”统而言之。不论是幽王还是厉王,他们都骄奢腐朽,昏愦无道,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听信邪僻之言,重用奸佞之臣,不知覆灭之祸,已积薪待燃。

二、作品赏析

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更确切些。当然,政治讽刺也是一种政治抒情。作者以“谋犹回遹”为此诗中心议题,以对国事的忧虑为主线,以感叹的语气贯穿始终,从中把叙述、揭露、讽刺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表述,从而形成了此诗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和感情深厚的显著特色。

从谋划的正邪、决策的当否,能看到政治的弊端以至国家的命运,表现了作者具有比较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并忧心忡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为国事操心,表现了作者具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感情,这些也就是此诗思想价值之所在。

三、出处简介

《小雅·小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讽刺周朝昏庸的君主不能采纳善谋的诗歌。全诗六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后三章每章七句。作者以讽刺的口吻揭露最高统治者重用邪僻而致使“犹谋回遹”为中心,通过揭露、感叹、批判和比喻等表达方式。

一气呵成,词完意足,鲜明地表达了他愤恨朝政黑暗腐败而又忧国忧时的思想感情。此诗所倡导的“临渊履冰”的人生哲学成为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的诗歌。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作品中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

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可以说《诗经·小雅》是中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五经指什么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A、 月亮 B、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A、 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

A、 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 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

A、隔岸观火

B、 暗度陈仓

C、 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C)

A、乌

B、巫

C、肖

D、萧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A、男角

B、女角

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 十八种武术动作

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 戍

C、 戌

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

A、“白马非马”

B、 “指鹿为马”

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

A、早上

B、中午

C、 傍晚

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

A、《孟子》 B、《庄子》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

A、欧阳修 B、欧阳洵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

A、李贺 B、李商隐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 B、 左雌右雄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 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

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B、鉴真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 十二个

3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 圆明园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 B 、表意字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 南京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

A、齐桓公 B、蔡桓公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

A、杜甫 B 、李白

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

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43、拍**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

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

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B)

A、鹤 B 、鹅 C、鸡 D、 鱼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B)

A、范仲淹 B) B、文天祥

5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A 、干 B、戈

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5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 官名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 、张仲景

5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5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6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

A、老子 B、荀子

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 阴文印 B、阳文印

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 、息弟息妹

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

A、赤眉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 、黄巾起义

6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A、王维 B、王勃

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A、鼓 B、锣

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C)

A、朱淑真 B、秦良玉 C 、李清照

6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弟子规》 B 、《三字经》 C、《千字文》

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 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黄酒

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

A、酒窝 B、眼睛 C 、嘴角 D 、腮帮

7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A、十五岁 B、二十岁

7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

A、文章 B、书法

72、河姆渡遗址位于:(B)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7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

A、孙武 B、孙膑

7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

A、能 B、不能

7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

A、指鹿为马 B 、奇货可居 C 、图穷匕见

7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7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

A、王勃 B、张九龄

7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

A、晚春 B、仲夏

8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

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81、“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 B、中书省 C 、门下省

82、陕西省一块着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A)

A、秦始皇 B、武则天

8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B)

A、白居易 B、李白

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 、圆规曲尺

8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

A、为政清简 B 、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8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A)

A、李商隐 B、骆宾王

8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着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A)

A、《金陵记》 B 、《石头记》

8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

A、黄河 B、长江 C 、淮河

8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B)

A、 元好问 B、柳永 C 、晏殊

9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A)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9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9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

A、八条 B、二十二条

9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9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

A、令爱 B、令正

9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

A、有关 B 、无关

9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B)

A、两位 B、三位

9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B)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9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

A、压轴戏 B、大轴戏

9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B)

A、来俊臣 B 、周兴

100、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B)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1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A、静脉 B、动脉

1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1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 、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1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 孔子 B 、屈原

105、“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10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1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

A、下棋 B、战场 C 、戏台

10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

A、《汉书》 B 、《史记》 C 、《三国志》 D 、《左传》

10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B)

A、 东 B、西 C、南 D 、北

1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 、颜回

1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 天空 B 、大海 C、草原 D 、高山

1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

A、《淮南子》 B 、《庄子》

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

A、老子 B 、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着作有关?(A)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 、班固的《两都赋》 D 、张衡的《二京赋》

1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 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B)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1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 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1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

A、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1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

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 、 李广

1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

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1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 长度 B 、面积 C、体积 D、重量

1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

A、汉口镇 B 、景德镇 C、朱仙镇 D 、佛山镇

124、下列哪部着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

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12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

A、《长歌行》 B 、《短歌行》

12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

A、空穴来风 B 、三人成虎

1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C)

A、名 B 、字 C、号

1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 B、竹

1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

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13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

A、李白 B、杜甫

135、“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

A、辛弃疾 B、李清照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 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 岳母刺字

1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A、 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三玉玺

1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1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1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

A、 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B、也无风雨也无晴

14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 B、勾践

1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A、《诗经》 B、《陌上桑》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1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

A、是 B、不是

1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A、期颐 B、耄耋

1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

A、南狮 B、北狮

1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A、 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14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1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

A、 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 杜甫

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

A、岳飞 B、辛弃疾

1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

A、黄山 B、泰山

15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着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着作

15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15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A、朋友 B、学生

1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 B、清朝

15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158、“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15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16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16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

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16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A、十面埋伏 B、高山流水

1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 孟子

16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A、咫 B、 尺

16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16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A、 伍子胥 B、范蠡 C、 屈原

16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

A、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 宋玉

16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

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16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讳的故事?(A)

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170、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

A、玄 B、皂 C、青 D、苍

171、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

172、《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

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173、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D)

A、班昭 B、蔡文姬 C、王昭君 D、李清照

174、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后发现正文刚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C)

A、满庭芳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水龙吟

175、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

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176、“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177、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

A、阴晴圆缺 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178、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17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B)

A、苏轼;B、陶渊明

180、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

A、王安石; B、寇准

18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

A、忠义; B、孝悌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

18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18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

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

文字常识的意思

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四书五经(节选)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 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尚书》据说原有一百篇,秦代焚书后,汉初仅搜集到二十九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称为古文《尚书》,这十六篇不久亡佚。晋人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从今文《尚书》中析出数篇,连同原有的今文 《尚书》共为五十八篇,也称古文《尚书》。《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就是经过晋人手术的这种古文《尚书》。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虞书》、《夏书》非虞夏时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 《商书》是殷王朝史官所记的誓、命、训、诰,其中《汤誓》按时代说应为最早的作品,但这篇文章语言流畅,可能经过后人的润色。《盘庚》三篇古奥难读,较多地保留了原貌。 这是殷王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演讲记录,虽然语辞古奥,但盘庚讲话时充沛的感情、尖锐的谈锋,还是可以感受到的,如他说: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炪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盘庚》上) 短短的一段话,用了三个比喻,贴切、生动,具有形象性。其中“有条不紊”作为成语,至今仍被沿用。又如盘庚告诫臣下不要煽动民心反对迁都,说那样便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弄得不可收拾,比喻也很生动。 《周书》包括周初到春秋前期的文献。其中《牧誓》是武王伐纣时的誓师之词,《多士》是周公以王命训告殷遗民之词; 《无逸》是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享受之词。这些作品叙事清晰,而且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口吻。写于春秋前期的《秦誓》,是秦穆公伐晋失败后的悔过自责之词,表达了愧悔、沉痛的感情,文章这样写道: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他引用古人的话指出,如果自以为是,必将做出许多邪僻的事,又十分痛心地说明责备别人容易,从谏如流则十分艰难,写得相当传神。比起《商书》和周初的文字,要流畅得多,标志着散文在当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其中殷商和周初的部分,所用语言同秦汉时的古汉语已有很大不同,加以年代久远,传写讹误,十分艰涩难读。韩愈谓之“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但抛开文字的障碍不谈,在情感的表达上,其实是朴素而简要的。由于发表那些言辞的人,地位都很高,言语之间,具有居高临下的自信。对于后人来说,古奥是一种特殊的美感,质朴自信,又显示出征服的力度。所以《尚书》的文章,受到很高的推崇。汉代《尚书大传》引子夏语,谓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也是有感于此吧。不过,这里也有崇古的心理作怪。

周礼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把《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六经。孔子收徒讲学时,选用了这些典籍作为教材。不过,孔子所讲授的礼、乐和旧的富有鬼神迷信色彩的礼、乐已有很大的区别。他认为,《乐》教,可以使人“广博易良”;《礼》教,可以使人“恭俭庄敬” (见《礼记·经解》)。孔子还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在孔子看来,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因此,必须“立于礼”(《论语·泰伯》)。礼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从国家的典章制度,直至个人的行为准则。我们所能见到

书影

的礼书,有《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是讲周朝官制的,《仪礼》是讲各种典礼节仪的(如冠、婚、丧、祭等具体仪式),《礼记》是孔子学生以及后人传习《礼经》的记录,内容有关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东汉学者郑玄分别给《仪礼》、《礼记》作了注解之后,才有了“三礼”这一名称。“三礼”都与孔子礼的思想有关,但只有《仪礼》(17篇)是由孔子整理编订的。 《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由于我国早在夏、商、周时就进入了奴隶社会,而周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代,所以《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全书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各篇分为上下卷,共12卷。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时补以《考工记》。 《周礼》为何人所作,何时产物?历来也是有争论的。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周公旦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它出于战国,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刘歆所伪造。近人从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多数人认为是战国时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周礼》成于汉初。 《周礼》一书,东汉郑玄撰有《周礼注》,唐朝贾公彦作《周礼正义》,清代孙诒让也撰有《周礼正义》,这些注释对后人研究《周礼》提供了参考资料。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他是奴隶主贵族的总代表。 辅助周王的大官,相传有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王室以尹天下”。周公的儿子伯禽,也当过周王的师保。在令尊、令彝铭文中,周王命他“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三事”是三种官职的总称,即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是指四方诸侯和方国部落。“卿事寮”是指周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僚。 在周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经常在周王的左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他们在朝廷中分立于周王的两侧,协助周王处理政务。 周王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六卿大多和宗教事务有密切的关系。太祝就是最大的祭祀官,周公儿子伯禽也曾任过太祝。太卜是管卜筮的,处于人神之间的媒介地位。 太士也是神职官吏。太史这一职位,就是商代以来的作册,周初毕公高曾任过太史,称为“作册毕公”。太宰可能是朝廷中的政务总管。太宗是管周朝的宗族和谱系,也是重要的职务。 六卿还有许多僚属,各有专职,所以总称为卿事寮。除六卿之外,周朝还设有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司徒在周朝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写作“司土”,是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司空在铭文中写作“司工”,是管理百工职事的。 司马则是管理军赋的职官。司徒、司马和司空的职权相当,合称“三有司”。司土管版籍爵禄,司寇管刑罚,其地位仅次于以上的三有司,也是十分重要的官职。这五司下面也有很多僚属,如属于司马的有师氏、虎臣和专管马的走马(趣马)等等,构成专门的官僚系统和集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官吏,如管理山林川泽的,管理市场货贿的,管理贵族吃、穿、用以及娱乐的,都有“官司之守”,也就是专门的官吏。这些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度,在周王直接统治区的四面八方,分布着许多封国,所以称为“四方”,具体地指侯、甸、男等诸侯,这些是周朝的地方政权。有的大国诸侯经周王授予特权,可以调动附近的中小诸侯,从事征伐,捍卫周天子,成为方伯,方伯是一方诸侯之长,不是诸侯的封号。有些诸侯兼作王室大官,因而具有公卿的头衔,如周公和召公就是这样。 所谓“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无论是商代或西周,都是不存在的,是后人加工的结果。 周朝的官僚机构和制度,总的说来,它是从商代“内服”和“外服”两套官职发展而来的,不过周朝的机构更加庞大了,体制也越系统化了。同王朝的官吏是贵族,又是宗亲,三位一体,就是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构成了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体系。直至封建社会,周朝的官僚机构和制度,还有它的影响作用。《周礼》还包含着古代宗教、经济政策、哲学与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资料,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法家和阴阳五行思想的重要文化典籍。

《易经》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诸经之首,三玄之一。《易经》也叫做《周易》,就是各种变化, 孔子定为五经之一, 计有24070字。分本经和大传两部分. 本经包括八卦, 重卦, 卦辞, 为易有主体, 故称为经;大传包括上彖, 下彖二, 上象三, 下象四, 上系五, 下系六, 文言七, 说卦八, 序卦九, 杂卦十, 此十者合称十翼. 十翼为阐明易经而作, 故曰传. 它是用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为结构框架,把中华民族在太古时代摸索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用抽象的符号记录下来,进一步以阴阳变化之道来分析,说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通过卜卦来启示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规律。《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她也是中医之子向更高层次学习的门槛。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分为三部,炎帝部落所编用成为连山易,黄帝部落所编用成为归藏易,而另一部则由周文王写为《周易》。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卦,流行于夏朝,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盛行于商朝,2005年,《连山》与《归藏》都已失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一大损失。《连山》与《归藏》是占卜之书,《周易》则是周文王以伏羲八卦为基,卦卦相合,形成了阐述宇宙一切物质事物运转消亡规律的六十四卦。 又由周文王改写,孔子也曾为《易经》编写过《十翼》。

《麟经》

孔子所著《春秋》一书本名《麟经》,相传孔子编纂此书时,有一猎户背一奇形怪兽请教孔子所猎者为何物,孔子见状大惊曰:麒麟本是太平兽,缘何生来不逢时。自此便停著《春秋》,三年后孔子亡故。后人以此典故称孔子所著《春秋》为《麟经》,奉为四书五经之一。

之所以以“春秋”一词命名史书,而非“冬夏”,是因五行学说中,“春秋”之位相应“东西”二方,东为木、西为金,金木为篆,故可标禀历史;金木为实,故可以史为鉴。有此缘故,故名“春秋”。而“冬夏”二季相应为“水火”,是阴阳变化之极,变化不定,故此不以此立说,亦不称物为“南北”也。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编《春秋》,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赋予特殊的意义,因而也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 《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它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但它的语言表达,具有谨严精炼的特点,反映了文字技巧的进步。 《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相传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因此《春秋》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义”的经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并且,在史书和文学作品的写作上,也对后人产生很大影响。史学家从中领悟到修史应该有严格而明确的倾向性,文学家往往体会了遣词造句力求简洁而义蕴深刻。当然,刻意求深,也难免造成文意晦涩的弊病。

《诗经》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

《尚书》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礼记》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公羊传》与《谷梁传》是为解春秋之笔法,释《麟经》之精妙,但于《麟经》并无后续纪年。《左传》 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是孔子所著《麟经》之续,同为鲁国编年体史书,故与《麟经》并列。《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官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乐经》

于战国时期失传。传说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被焚毁。

四书和五经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起源于什么年代?

1.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什么区别区别

1、含义不同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

2、内容不同

文学常识体裁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曲,小说分类:笔记、传奇、平话、章回,散文分类叙事、游记、说理、抒情。

文化常识包括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等。

扩展资料:

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百度百科-古代文化常识

百度百科-文学常识

2.古诗词大会文字常识环节是什么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3.古诗词大会文字常识环节是什么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4.世说新语的文字常识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 《世说新语》之相关图1 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

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 *** 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之相关图3 (《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

5.常识:文字与拼音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 *** 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就会错过了机会。

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

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

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

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

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

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汉拼音的由来——汉字拼音的发明人金尼阁 金尼阁,字四表,原名尼古拉·特里戈,1577年3月3日生于今法国的杜埃城,当时为比利时领土,故金尼阁自称比利时人,而陈垣等人亦称其为“比利时人”。 1594年11月9日入耶稣会。

1607年往远东传教,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即利马窦卒年)秋抵澳门,翌年春诣金陵。随郭居静、高一志二神父学习华语(另一说从郭居静及王丰肃)。

郭居静神父到杭州开教,他亦同行。后往北京报告南方的教务,深得龙华民的赏识。

1613年去罗马向教皇保罗五世“奏陈教务,并请准翻译经典,司铎用华言行圣祭,诵日课,教宗一一允准”,但因客观情况未实行。但他是“第一个向教廷请准以中文举行弥撒,行其他圣事,以及诵念‘日课’的”。

6.解释文学常识

在全球性环境危机的逼迫之下,华人学者基于对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的反思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总结,日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将之视为对治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精神良药。

这方面的研究虽然业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论者多是仅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考察"天人合一"观念,而忽略或回避了其哲学宗教基础,换言之,对于"天人合一"只是从工具理性而非价值理性的角度来加以理解。本文在简论儒家在"天人合一"观念上相对于其它学说的特质及对其内部进行检讨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哲学宗教基础。

一、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特质 在天人关系上,主张人与自然的调和、协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仅作为中国文化主干,而且后来也成为东亚区域性学说的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都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其中,儒家"天人合一"观念,无论是与古代朝鲜半岛本土文化相比,还是与中国的道家相较,都有其特质,并由其特质而显出超出其它学说之上的现代价值。 古代朝鲜在儒、释、道三教传入之前的本土宗教,主要是风流道以及以风流道作为其思想核心的花郎道。

崔致远《鸾郎碑序》记载:"国有玄妙之道,曰风流。设教之源,备详仙史。

实乃包含三教,接化群生。且如入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鲁司寇之旨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周柱史之宗也。诸恶莫作,诸善莫行,竺干太子之化也。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真兴王条》)风流道不仅自身包含有儒教的"忠孝"、道教的"无为"、佛教的"善恶报应"思想,从而与三教相通,显示出文化上的包容性,而且和道教一样强调"无为",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调和性。而花郎道中的风流精神更能显示人在心身两方面与自然的亲和性。

"或相磨于道义,或取乐于歌乐,游娱山水,无远不至。"(《三国史记·真兴王三十七年条》)花郎道使人间生活的自然化,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但是,古代朝鲜的风流道和花郎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并未能象儒家和道家那样提出系统的观点,也并未明确地把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源。因而在系统性和深刻性上,远不及儒教和道教。

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明确把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以无为为宗旨,返朴归真,回归到无智无欲的"小国寡民"社会。

道教的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向往和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正如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所描述的忘我于自然的画卷。这似乎也就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人诗意地寓居"。

道家的思想无疑是高超的:它一方面从价值源泉上看待自然,自然是"道"的根据,而非与人对立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道家看待人世间种种问题之根源在于人之有为,人之有为势必将引出种种恶果。道家的思想直指现代社会在环境问题上的病根。

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以来,对财富增长的追求一直是人们毫不怀疑的社会发展目标,当由众多西方智识之士组成的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以《增长的极限》为名的报告向世人敲响环境警钟时,世界各国并未对此引起注意。向自然索取更多财富的雄心和国家间日益激烈的国力竞争,都使得人类在有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人类依靠科技的智能来建立起相对于自然的人类霸权,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置于日益危险的被彻底毁灭的境地。人类在征服自然、开发自然、利用自然方面一直是主动者,但在环境问题上,人类却是被动者,只有当人类切切实实地受到了来自自然的惩罚和报复,只有当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自然反过来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人类才不得不认真地面对生攸关的环境问题。

可以说,在以往的历史中,人类只是在与自然的对立上是主动者,而在人与自然的和解上则是被动者。 道家看到了问题的根源,相应地所提出的药方即是"无为"。

然而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便是有为的过程,无论是人与自然的生存斗争,还是国与国的发展竞争中,人类都不得不选择"有为"。道家的解决之道虽然高超,但只能是浪漫的理想。

对于道家向人类文明之初的古朴状态回归的致思理路,儒家提出了间接的批评。比如《礼记·礼运篇》中指出,儒家理想中的尧、舜、禹圣王时代,也只是"小康"而已,在此之前还存在着完全无须道德礼法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可以说即是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又"无不为"的理想状态。可是,《礼运篇》也明确地指出,"大同"社会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人类不可能再回到原初的状态,人为的礼仪法度已成为整合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那么,儒家所致思的问题便是如何在"有为"的前提下实现天人的统一并克服天人的对立,从而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综上所述,儒家"天人合一"观念,较之于东亚范围内其它国家本土的宗教、学说要全面、系统、深刻得多,较之于中国的道家学说,则富于现实性,更能使之引向操作和实践。

二、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哲学基础 "天人合一"观念的哲学基础,主要有。

7.汉字常识知多少

一、表示人体部位 从一些表示人体部位的汉字的形体和含义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们对自身的认识,由此也反映出 *** 的文化、思想观念。

“人”字,甲骨文、小篆的字形相近。《说文》说这个字“象臂胫之形”。

“尸”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像现在人们坐在凳子或椅子上的姿式,这是当时东夷人典型的坐姿。汉族人当时的坐姿反映在甲骨文的字上,像人跪着的样子。

这几个字都反映了一个完整的人。 “头”字,繁体字写作“头”,该字右半部分是头的古字“页”,篆体写法像是人头下连着身子。

以“页”作偏旁的字很多,如“颅、须、项、颈”等等,都与头有关。 “目”字,甲骨文的“目”画的就是人的一只眼睛,金文作了一定的简化。

金文之后,人们又将“目”立了起来,最后形成小篆的写法。 “耳”字,小篆是由甲骨文逐渐演变而来的,从它的字形可以明显看出象形特征。

“手”字,金文是一个象形字。古代表示手的还有“又”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均像人的三个手指加上腕部。

“足”字,金文即一个圆圈下有三个脚趾。 “腰”字,小篆上像人头,下像人脚,中间就是“腰”。

“背”的古字是“北”,很像是两个背对背站立的人。 “心”字,甲骨文很像一颗心的纵向剖面图,清楚地表现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可见古人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对心脏的结构有相当准确的认识了。

8.理解知识是什么意思

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理解的标志之一,是对所理解的对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包括对语言材料能加以改组,改变其表达方式。对某事物理解不确切,难以用自己的话表述,或仅能背诵原文,这说明对文句或事物并未有真正的理解。

理解的另一标志,是根据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能独立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如仅能根据他人的指导来完成它,也不能认为有真正的理解。对客体进行实际操作常能帮助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言语表达和实际动作有时并不一致。良好的理解应是二者的结合。

理解事物时,须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经验。过去知识经验的有无或多少,对理解能否顺利地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词与直观形象的结合,在理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理解,有三级水平:

低级水平的理解是指知觉水平的理解,就是能辨认和识别对象,并且能对对象命名,知道它“是什么”;

中级水平的理解是在知觉水平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揭露,主要表现为能够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内涵,知道它是“怎么样”;

高级水平的理解属于间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

泰山其颓可以用于女人吗

四书和五经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起源于什么年代?

四书五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文学作品中,记载了关于中国古代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最详细的书。 四书五经不是一本书,而是多本书的总称。 具体来说四书五经是什么样的书,四书五经是什么样的家的思想,以及四书五经适合谁读。 以下,小编将为大家提供详细的介绍。

四书五经是什么书

四书五经是什么书? 四书的名字起源于宋朝,五经的名字起源于汉武帝,现在四书五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是指儒家文化思想教育的基本教材——《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这五个经典的总称。

1,《大学》

《礼记》原是《中庸》中的一篇,南宋前未单独发行过,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孔子及其弟子留下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书。

2,《中庸》

据说出自《论语》孔子孙子的子思(公元前483年-前402年)之手,与《孟子》、《大学》、《四书》并列为《论语》之一。

3,《论语》

《孟子》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四书五经是什么书四书五经? 什么样的房子思想四书五经适合什么样的人?

4,《孟子》

《尚书》是一本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孟子是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 孔子同样,孟子也曾率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担任齐宣王的客卿。

5,《尚书》

《书》古代称为《书经》、《尚书》,汉称为《易经》。 这本书是古代最古老的历史文献集,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到东周(春秋中期),记载了约1500多年的古代帝王的谈话内容。

6,《易经》

《春秋》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被誉为诸经之首,是我国最古老最深厚的经典。 由于华夏五千年智慧和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第一、大道之源”。

7,《春秋》

孔子写的《麟经》这本书名叫《春秋》,孔子编纂这本书时,猎户背着形状奇怪的怪物,孔子告诉猎人什么,孔子惊讶地说。 麒麟本来就是太平兽,为什么会出生呢? 从此停止著《春秋》,三年后孔子去世。 子孙用这个典故将孔子所着的《麟经》称为《诗经》,是四书五经之一。

8,0103010《诗经》在先秦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收集了500多年诗歌的三百零五篇,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

《礼记》

03010是战国至秦汉儒家学者讲解经书《礼记》的文章选集,是儒家思想的资料集。 《仪礼》只解说了《礼记》的书,但是因为涉及面很广,所以其影响超过了《仪礼》、《周礼》。

二、四书五经是什么样的思想?

《仪礼》是儒家经典著作、精髓所在,囊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影响着中华文明的2000多年。 至于四书五经是什么思想,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四书五经详细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2、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经典,是华夏先哲智慧的结晶,是东方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和哲学体系。 《四书五经》讲述了宇宙对自然的体会、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诠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存在于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

关于3,010-3010向人们传达的思想文化知识,具体有以下几点。

《四书五经》 :说明人生结构的培养等思想

《四书五经》 :说明智力人生、情商培养等思想

传达洞察人性、感悟人生的思想。

《大学》 :说明人类处世的基本原则

《中庸》 :关于人生的一系列百科全书

《论语》 :先秦思想家的文献来源。

《孟子》 :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诗经》 :读群经之源,万经之首。

《尚书》 :第一本史诗编年体史书

三、四书五经适合谁读

1、四书五经作为阐述思想文化的经典书籍,那么四书五经适合谁读呢? 四书五经是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甚至大人都能看的书。 四书五经所包含的思想文化,在现代也有很多适用。 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和交流,如《礼记》美丽语言的一部分。 《易经》南宋以后儒学的根本书目,作为儒家学子的必读书籍,现代人时间读得多,思想文化的扩张,需要文化素养的培养。四书五经是什么书四书五经? 什么样的房子思想四书五经适合什么样的人?

2、现在,四书五经部分也被列为学生学习必备的知识点。 例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起来的四书作为儒家传教、授课的基本教材。 其中有许多妇女和儿童都知道的格言警句,现在在日本文化中广泛普及学习。 读四书五经对《为官从政、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都有帮助。 所以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能读四书五经。

3、但是,读四书五经时,要按正确的顺序读,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道理。 关于四书五经阅读的正确顺序,我向您推荐。

四书部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部分:易—书—诗—礼—春秋。

泰山其颓可以用于女人,但是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意图来决定是否适用于女性。

“泰山其颓”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信南山》,原文是“泰山其颓,维石岩岩”。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泰山的高大雄伟,但当它倒下时,却变得非常巨大。现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巨大变化或某种权势、地位等的突然崩溃。

在古代,泰山是五岳之首,被视为神山,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因此,“泰山其颓”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事物或人物。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女性,尤其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着突出成就,具有很高地位和影响力的女性。

总之,“泰山其颓”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女性,但更常见的情况是用于形容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事物或人物。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意图来决定是否适用于女性。

拓展知识

1、成语来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民间风俗、社会生活以及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泰山: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山,是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泰山的雄伟壮丽,成为许多诗文、成语和典故的题材,如“泰山压顶”、“泰山北斗”等。

3、成语意义:

“泰山其颓”这个成语传达了事物巨大变化的意象,既可以表示事物的衰落,也可以表示力量的崛起。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个成语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来理解。

4、文化内涵: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成语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的形式和特定的含义。成语来源于古代诗文、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是历史、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5、成语运用:

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成语是一种丰富而生动的表达手段。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简练、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同时,成语也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成语有助于提高汉语水平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